
连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交融发展确当下,一个引东谈主凝视的风景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香港老东谈主选择“北上养老”。凭据香港卓越行政区立法会2025年发布的《数据透视》娇傲,扫尾2024年中有近10万名(99600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东谈主,选择假寓广东省,相较于昔时十年,这一数字激增了40.5%。
“内地物价更低廉,香港老东谈主津贴在内地满盈生存。”一位在香港居住的金融从业者如是默示。从连年赴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东谈主群体来看,主要包括和内地有厚谊连结的老东谈主,诸如曾在内地降生、生存及责任等;其次为在香港养老相对有压力群体,他们觉得在内地养老性价比更高。
82岁的于宁桥在十年前就来到深圳养老,其每月靠香港政府派发的4000多港元父老津贴生存。“在深圳郊区租住一房一厅才2000元傍边,而这个价钱在香港只可住‘劏房’。”于宁桥觉得,深圳物价相对香港低好多,他还不错跟朋友一谈喝茶聊天。
而同样本年76岁的王邻好意思,早年嫁到香港,已在香港生存近50年。近期,她决定选择回到广东河源市养老,她觉得广东养老性价比更高,何况九故十亲齐在。
不外,香港老东谈主“北上养老”在跨境医疗方面仍存在瓶颈。尽管自2020年1月起,港澳台住户不错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障,但因两地医疗支付体系存在互异,数据互通仍是清贫。目下,香港“医健通”莫得接入内地病院,病历尊府不互通。同期,许多父老不知谈哪家病院、哪位大夫擅长调治我方的疾病。复诊取药要两地来回,时刻和交通成本相比高。
“怎么简直买通香港、内地两地医疗堵点,展望还需要两地监管部门酿成具体的并吞责任和洽机制。”一位保障业高层如是默示。
与此同期,头部保障集团布局“北上养老”战术正在加码。北京大学诈欺经济学博士后、训导朱俊生觉得,一方面有刚性的市集与政策推动,港东谈主“北上养老”渐渐成形;另一方面这些集团具备整合医养、成本与科技的智商,恒久出息乐不雅,但短中期必须处理政策衔接、医疗/社保可及性与处事品性等复杂问题。
从濒临的挑战场地来看,朱俊生说起,当先,监管与合规互异。香港与内地在保障居品监管、医疗合手业经验、养老机构审批、数据跨境流转方面规矩不同,居品需要作念合规“跨境化矫正”,这会加多时刻成本与合规成本。其次,医疗与社保可挪动性问题。港东谈主若“北上养老”,医保/医疗券、恒久照拂补贴、社保权柄的移植或并轨仍存在轨制摩擦,影响港东谈主实质落地意愿。政策虽在鼓吹,但履行层面仍需时刻。
为何香港老东谈主“北上养老”?
香港工会并吞会曾针对55岁或以上市民作念的一项拜访娇傲,有87.9%受访者自得前去大湾区内地城市恒久居住或安老,最受接待的城市法度为中山、深圳和广州。当10万老东谈主用脚投票,折射出的是香港濒临的恒久老龄化逆境,这给当地社会保障体系正带来远大挑战。
2024年,香港65岁或以上东谈主口占比达23.9%,在753万的东谈主口基数中,银发老年东谈主数目超170万。跟着老龄化进程加深,香港土产货养老资源愈发垂死。
以养老院处事为例,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资助的养老床位,平均列队等候时刻约为两年,一些要求较好的以至要等上六年,不少老东谈主在漫长的恭候中离世。私立养老院虽无需万古刻恭候,但用度昂贵,月费浩繁在1万至5万港元不等,这关于平庸收入的香港老东谈主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
其次,算作大众生存成本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的养安定本亦较高。香港工联会理事长黄国曾经算过一笔账:目下内地平庸照拂养老处事,一个月只需4000元东谈主民币,深度照拂则需5500元;而香港平庸照拂养老院,“买位”成本需要约1.65万元,这意味着香港一个宿位在内地不错买四个,“北上养老”更低廉。
香港岭南大学政策琢磨院琢磨助理训导石琤恒久从事跨境养老琢磨,她提到92%的受访老东谈主将“生存成本低“列为北上首要原因。以养老院用度为例,香港平庸照拂院月均2.1万港元,大湾区同层次机构仅需6000元东谈主民币,高端养老社区月费也不外1.5万元,还附带24小时医护处事。
一位终年假寓在香港的金融东谈主士默示,香港养老居住环境相对微弱、平日生存支拨物价较高,内地物价相对低廉。诸如与香港相邻的广东省,租房、购房价钱齐远低于香港。
从政策角度来看,为缓解医疗处事压力,香港一直在推出联系政策让香港父老不错在内地养老,主要聚焦在现款福利、养老处事和医疗处事这三个方面。
诸如,8月18日,香港特区政府晓示,“父老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算”将于8月内进一步扩张至三个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江门、惠州及肇庆,收场大湾区九个内地城市全遮掩。同期,“试点计算”于深圳再增设两个处事点,合经验香港父老8月内可在新增的五个处事点使用父老医疗券支付指定科室的门诊医疗照拂处事用度。
在养老处事方面,2014年,香港特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启动引申《广东院舍住宿照顾处事纯属计算》,向两间养老院舍购买床位,让正在轮候养老床位的老年东谈主自觉选择入住。扫尾2025年3月,2间养老院扩张到15间等。
从广东省方面来看,其计算下还设有乐龄津贴及父老生存津贴,为选择移居广东省的合经验香港住户,每月提供1570港元乐龄津贴和4060港元父老生存津贴。
另外,除了物价和政策等多环节素考量,文化与厚谊仍是香港老东谈主“北上养老”的环节要素。据联系东谈主士默示,许多香港老东谈主在内地降生,或是年青时在内地责任生存过,对内地有着深厚的厚谊纽带和乡土情愫。他们渴慕在晚年回到熟悉的环境,与亲一又辘集,重拾那份久违的包摄感。关于这些老东谈主而言,“北上养老”不仅是生存相貌的选择,更是厚谊的总结。
买通跨境医疗瓶颈
大湾区养老对香港老东谈主的眩惑力渐渐加多,与此同期关于跨境医疗的需求也速即扩大,试验瓶颈正疲塌买通。
当先,香港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处事险些无需支付用度,这意味着若香港老东谈主到内地养老可能需要消灭香港的免费医疗处事,即使其参加内地的医疗保障,经常也只享有有限的入院报销比例。
石琤在参与的一项联系大湾区跨境养老的琢磨发现,“如安在内地看病、用度是否有减免或报销、与香港药品目次是否一致、医疗记载能否互通”等问题,是专诚去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东谈主浩繁激情的问题。
其次,香港推出的父老医疗券政策服从有限。从政策上来看,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父老医疗券计算。2015年首度试点香港大学深圳病院,2024年2月厚爱启动大湾区试点计算,扩大父老医疗券适用边界至七个位于大湾区的概括医疗/牙科处事机构。
本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晓示扩张“试点计算”,新增12个医疗机构,连同香港大学深圳病院的一院两点,合经验香港父老可在大湾区内共21个处事点使用医疗券支付指定科室的门诊医疗照拂处事用度,让培植178万名合经验的香港父老受惠。
据一位保障业高层显露,“香港发的医疗券在大湾区使用相配有限,大部分并未买通。”香港大学深圳病院的数据娇傲,尽管有父老医疗券政策,2025年仍有63%的香港老东谈主因“驰念病历不互通”消灭北上就医。更试验的是,医疗券每年2000港元的额度仅够看几次牙科,环节疾病仍需私费。
在医疗处事方面,本年5月,香港卫生署忽视,为方便香港老东谈主享受更方便的门诊医疗照拂处事,在大陆地区新增12家试点医疗机构进行协作,共21个处事点,遮掩大湾区的9个城市。这次新增的医疗机构,全部为三级甲等病院,并初度纳入中病院。
同期,自2020年1月起,港澳台住户不错在内地参加社会保障。不外,据镁信健康高档副总裁、首席商务官郎立良显露,目下边临清贫主如若两地病院病历尊府不互通。同期,许多香港父老不知谈哪家病院、哪位大夫擅长调治我方的疾病。复诊取药要两地来回,时刻和交通成本进一步放大。
据了解,2025年粤港新增12家三甲病院试点医疗券,涵盖中医处事。香港大学深圳病院已收场病历跨境调取,中山市中病院怒放医健通App,老东谈主扫码就能让内地大夫检察香港就诊记载。但医疗支付体系存在互异,数据互通仍是清贫。扫尾2024年底,仅香港大学深圳病院接入医健通系统,其他机构仍需手动传输病历。
选择来广东惠州养老的陈明,此前他一直在香港禁受医疗处事,他蹙迫但愿香港、内地能将医疗系统买通,让香港老东谈主在内地也能享受免费或廉价的诊疗。
世界东谈主大代表、希玛医疗集团独创东谈主林顺潮曾在世界两会技能建议,深刻推动香港与内地跨境医疗交融。他默示,连年来,跟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缠绵节录》等国度政策出台,香港与内地交融成为势在必行。为反应国度发展大局,越来越多港东谈主选择常驻大湾区。在此布景下,香港与内地跨境医疗交融的需求应时而生。一方面,医疗交融方便内地住户赴港就医,另一方面,医疗交融为大湾区住户提供更多元的医疗处事。
保障机构加快布局
机敏的头部保障集团已嗅到港东谈主“北上养老”的商机,提前布局。
2023年5月,中国太保寿险(香港)官微发布公司最新简介,针对港东谈主北上养老,重心推介了我方的养老社区。中国太平革命推出“养老颐积分”计算,保障客户可用积分一样养老社区入住经验。
泰康保障则请求香港寿险合手照,推出“保单直付”处事,让香港保单收益平直抵扣内地养老用度。本年5月8日,香港保诚保障晓示与复星健康旗下病院达成协作,为到该院求诊的保诚合经验客户,提供医疗用度直付处事。7月24日,中再寿险(香港)并吞镁信健康“湾区跨境医疗措置决议”,忽视通过公立+特需/私立联接、资源整合等相貌,赋能医疗资源的互补和互通。
业内关注,布局跨境养老的保障公司,能否措置香港老东谈主跨境医疗瓶颈问题?据一位香港地区代理东谈主先容,其有一位客户在内地私立病院进行癌症调治,公司两地有疾病共管的系统,不错收场尊府分享,医疗用度不错平直走保障公司支付。“不外刻下内地公立病院还在进行试点经由中,固然公司有内地病院直付和绿通,但客户去病院调治仍需两地建档。”
一位头部寿险分公司高层默示,只须收场香港、内地医疗数据买通分享,政策一致的基础上,保障公司才可能简直措置上述跨境医疗痛点清贫。
另外一位关注跨境养老多年的资深东谈主士分析称,选择跨境养老的大浩繁香港老东谈主并不是住进养老机构,而是通过租出或购买当地的房屋过居家养须生存。
“来内地养老的香港老东谈主在经济上大略莫得那么糜掷,诸多养老社区齐在推介‘养老+医疗+照拂’处事,但需要购买上百万恒久储蓄类保障,他们可能并不可够承受。”据一位保障业资深东谈主士默示,“内地监管作风上总体是营救香港低收入东谈主群来大湾区享受医养处事,这与目下保障公司期待客户群体不匹配。”
如斯,头部保障集团布局跨境养老出息怎么?一位业内高层默示,“需求细目、供给充足、政策破冰”三个要求曾经同期出现,赛谈满盈宽,但能否跑得快,还取决于险企能否措置“居品订价、合规数据、处事落地”三浩劫点。他觉得,头部险企的上风无庸赘述:在香港领有老练的代理东谈主戎行和品牌信任,获客成本低于新进入者;资金实力浑厚,不错通过股权投资、共建病院、药房、康复中心等相貌快速锁定中枢医疗资源,酿成“保障+医疗+养老”闭环。
然则,难点同样杰出。从居品订价角度看,他默示,香港与内地医疗用度差距大,如果沿用香港订价,保费昂贵,父老买不起;如果按内地用度再行订价,又需要重建风险池和精算模子。其次,医疗支付体系互异。受医保目次及支付政策互异影响,香港与内地尚未收场药品目次的等效互认,致使香港父老在内地就医时,部分药物被排斥在医保报销边界除外,实质报销比例权臣裁减。另外,直付收罗、陪诊、随访、急救转运齐是重运营、重东谈主力的要领,需要恒久参加和土产货化团队,考验险企的医险交融运营智商。

背负剪辑:曹睿潼